阅读本文之前,若能点击“关注”,您不仅能方便与我讨论与分享,也能在日后获得更多不同的参与感和互动,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1142年,某家酒楼的气氛异常热烈,楼内不断传出或叹息、或愤怒的声浪,甚至有路人被这股气氛吸引,纷纷驻足倾听。大家好奇地发现,原来是酒楼内有一位讲述大英雄岳飞事迹的人。虽然讲述者并非专职的说书人,但每一句话都能深深打动在场的百姓,引发他们的强烈共鸣。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才得知,这位说书人原来是当年在监狱中服役的一名狱卒。他曾亲眼目睹岳飞在狱中遭遇的种种酷刑与折磨,因此对岳飞的事迹充满了深深的感慨。每当他讲述岳飞的故事,听众们无不摇头叹息,感到惋惜和痛心。而当讲述到岳飞遭受刑罚的情节时,许多人无不感到震惊,甚至不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残酷的手段。狱卒描述道,当岳飞的尸体被处理时,他的皮肤已经伤痕累累,血肉模糊,令人不忍直视。岳飞到底在监狱中经历了怎样的摧残?又遭受了何种无法想象的酷刑?
回到1140年,距汴京仅45里的岳飞接到了一道命令,要求他带领军队撤退。然而,此时的汴京城防线极其薄弱,且岳飞所部的主力已经摧毁了金兵的大部分力量,可以说汴京几乎无人把守,岳飞的军队可以一举收复这座城市。但在此刻,岳飞却并没有按照命令撤军,反而冒着巨大的风险,向宋高宗上书请求继续北伐。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得罪了主和派的秦桧,还触碰了宋高宗的底线。
尽管战局形势大好,岳飞的坚持却让宋高宗倍感压力,最终决定强令岳飞回朝。岳飞无奈只得班师回朝,南宋的北伐大计因此功亏一篑。本来,收复汴京不仅能够为南宋积累大量的战略优势,还能够为日后继续北伐提供坚实的进攻基地。但宋高宗却执意选择偏安一隅,并在秦桧的推动下,主张与金兵议和。
为了抵御金兵的南下,宋高宗曾赋予岳飞巨大的兵权。可是,秦桧却因害怕岳飞回来后借兵权威胁自己,暗中多次向宋高宗施压,要求削弱岳飞的兵权。宋高宗心生疑虑,便在岳飞回朝后,授予他枢密使的职务,表面上是升职,实则是剥夺了他的一切军事权力。
然而,秦桧仍不满意,他开始散布关于岳飞“谋反”的传言,声称岳飞在北伐过程中有私自行动,甚至扬言岳飞可能有称帝之意。宋高宗在秦桧的言辞中逐渐动摇,最终决定默许秦桧对岳飞的迫害。秦桧借机开始制造“岳飞罪行”的证据,尽管许多忠诚的大臣出面反对,但宋高宗并未听取他们的意见,甚至认为只有杀死岳飞,金兵才会永不南侵。
岳飞在经历这一系列的冤屈后,愤然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然而,秦桧依旧不打算罢手,继续搜寻各种所谓的“罪证”,但始终未能找到足以定罪岳飞的真凭实据。就在这时,曾与岳飞有过过节的万俟卨主动向秦桧提供帮助。他深知岳飞的冤屈,但却心生嫉恨,向秦桧建议捏造一些罪名。秦桧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同意了这个计划。
于是,秦桧编造了两个恶劣的罪名:其一是谎称岳飞将自己与宋太祖赵匡胤相比,这种行为在当时是对皇帝极为不敬的罪行;其二则是说岳飞不执行宋高宗的撤退命令,实际上,岳飞在接到命令时,已经开始了撤退的准备,只不过他依旧希望能通过上书改变朝廷的决定。于是,秦桧以这两个罪名将岳飞送进监狱,命令立即对他严刑逼供。
在岳飞被关押之后,狱卒们虽暗中同情,却无法违抗秦桧的命令。岳飞的身心已经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面对鞭打、烙刑,他依旧表现得毫不畏惧,甚至没有一丝屈服的迹象。秦桧见状更加愤怒,每次都要将岳飞折磨至昏迷,才肯罢手。但即便如此,狱卒们依旧为岳飞提供一些隐秘的照料,尽力减轻他的痛苦。
在宋高宗的命令下,三司开始对岳飞进行会审。秦桧特意安排了御史中丞何铸来审理此案,因他之前也曾弹劾过岳飞。然而,何铸并非如秦桧所料那样单纯为个人利益考虑,在经过审查后,他发现岳飞的罪名没有任何实质证据,且其中确实存在冤屈。他向宋高宗呈报审查结果,明确表示岳飞并未犯下罪行,所有指控都是无中生有。
尽管秦桧得知这一结果后愤怒至极,但他并未放弃,依然建议宋高宗由万俟卨接替何铸审理岳飞案件。万俟卨继续搜寻“罪证”,甚至逼迫岳飞的部下作伪证。但无论怎么逼问,岳飞的将士们始终没有做出供认。正当审讯陷入僵局时,已归隐的韩世忠听闻岳飞被冤枉的消息,前来上书,力证岳飞无罪。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宋高宗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甚至有了宽恕岳飞的念头。
然而,秦桧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在他的极力推动下,宋高宗最终决定,岳飞仍要以谋反罪执行死刑。为了防止岳飞在刑场上暴露伤痕,秦桧决定在狱中将岳飞处决。当岳飞的尸体被狱卒送出时,大家惊讶地发现,岳飞的皮肤已经血肉模糊,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肌肤。狱卒决定将岳飞在狱中遭遇的非人待遇公之于众,于是,酒楼内的讲述开始流传开来,令无数百姓痛惜不已。
宋高宗为了短期的权力安稳,不惜与国之大将岳飞为敌,最终毁掉了南宋的未来。秦桧和万俟卨为了自身的政治前途,不惜制造冤屈,残忍迫害岳飞,最后也为世人所唾弃。回顾历史,岳飞依然是许多人心中的英雄,他的忠诚与勇敢,在南宋的艰难时期撑起了国家的希望,也成就了他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