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随着汉灵帝的去世,少帝继位后,朝廷内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宦官十常侍和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激烈的内斗。董卓,作为一名地方将领,趁机带兵进京控制了朝廷。凭借着手中对汉少帝的控制,董卓迅速掌握了政权,成为大汉王朝的实际主宰。然而,他并不满足现状,为了彰显权威,他大胆废除并毒死了汉少帝,激起了全天下的愤怒。曹操、袁绍、袁术等18路诸侯联合起兵讨伐董卓,但由于各自心怀不轨,大部分诸侯虽然出兵却并未全力以赴,导致讨伐失败。然而,这些诸侯的结局究竟如何呢?
一、袁绍
袁绍,祁乡侯,渤海太守,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是四世三公之后。在18路诸侯中,他被推举为盟主。袁绍在群雄逐鹿的涿鹿之战中,先后击败了韩馥、韩馥的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可是,命运最终没能站在他这边。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袁绍惨败给了曹操,一年后他郁郁而终。袁绍去世后,曹操迅速灭掉了袁绍的三个儿子——袁尚、袁谭、袁熙,并占领了北方四州,成为了北方的真正主宰。
二、曹操
曹操,西园八校尉之一,在群雄争霸的过程中凭借灵活的政治手腕,将汉献帝控制在手中,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稳占了道德制高点。通过击败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和马腾等强敌,曹操成功统一了北方。然而,他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和刘备联手击败,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且未废除汉献帝自立为帝。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并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自己称帝,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三、袁术
袁术,后将军、南阳太守,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袁术手中得到了象征天下权力的传国玉玺。袁术随即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布自己称帝。此举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愤慨,曹操等人联合起兵讨伐袁术。经过一系列战斗,袁术接连败给了吕布和曹操。大势已去后,袁术准备投奔河北的兄长袁绍,但在途中遭遇刘备的兵马拦截,最终无路可走,他在孤立无援中吐血而亡。
四、韩馥
韩馥,冀州刺史,一直是袁绍的眼中钉。袁绍曾联合公孙瓒准备以武力攻占冀州,韩馥深感压力,于是将冀州主动送给袁绍。然而,韩馥仍然不安,担心袁绍会对他不利,于是投奔了张邈。不久,袁绍派使臣与张邈谈判,韩馥误以为是袁绍派人来追杀自己,惊恐之下躲入厕所自杀。
五、孔伷
孔伷,豫州刺史,是在群雄讨伐董卓失败后,迅速病逝的一位官员。他的死标志着一位重要诸侯的失败。
六、刘岱
刘岱,兖州刺史,在镇压黄巾军起义过程中战死。192年,他在兖州进行镇压黄巾军的战斗时英勇牺牲,未能见到自己计划中的胜利。
七、王匡
王匡,河内郡太守。王匡在讨伐董卓失败后,试图与张邈联手,但在途中,因胡母班亲属的介入,王匡最终与曹操的力量联合后,被杀害。
八、张邈
张邈,陈留太守,在群雄讨伐董卓失败后选择投靠曹操。然而不久后,他和陈宫、张超等人背叛了曹操,转而投靠了吕布。在吕布兵败后,张邈决定向袁术求助,但在途中被部将所杀。
九、乔瑁
乔瑁,东郡太守,汉末群雄斗争中,虽然他参与其中,但在刘岱之战后,不幸被杀,早早从历史舞台消失。
十、袁遗
袁遗,山阳太守,袁绍与袁术的长兄。袁遗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但在192年,他被袁术击败,并最终被士兵杀害。
十一、鲍信
鲍信,济北相。鲍信接手了兖州,并在黄巾军的攻击下牺牲。他为保护曹操,牺牲了自己。
十二、孔融
孔融,北海太守,汉末著名的儒生之一。他曾因讽刺曹操而与曹操产生矛盾,最终被曹操杀害。他的死标志着汉末士族与权力之间的深刻矛盾。
十三、张超
张超,广陵太守。在失败后投靠曹操,最终背叛曹操并与吕布合作,然而他未能逃过曹操的追击,最终在围困中丧命。
十四、陶谦
陶谦,徐州刺史。在曹操父亲曹嵩逃难时,陶谦的士兵杀害了曹嵩,这使得曹操与陶谦结下了深仇。经过多次交锋,陶谦最终病死。死后,刘备接管了徐州,并成为徐州的太守。
十五、马腾
马腾,西凉太守。马腾曾被曹操策反,并让其入朝为官。但马腾的儿子马超误以为曹操派兵来夺取西凉,于是联合韩遂起义。最终,曹操杀了马腾,并将马超逼入绝境。
十六、公孙瓒
公孙瓒,北平太守,是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然而,当袁绍攻占冀州后,公孙瓒与袁绍爆发战争,最终被袁绍大将颜良、文丑等人打败。在战败后,公孙瓒走投无路,自焚而死。
十七、张杨
张杨,上党太守。在吕布被曹操围攻时,张杨尝试出兵救援,但由于实力悬殊,未能成功,最终被自己的一名部将杨丑所杀。
十八、孙坚
孙坚,乌程侯、长沙太守,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在攻打刘表时,孙坚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杀,临终时并未见到自己的儿子继位。孙权继位后,追封孙坚为武烈皇帝,成为三国历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这些曾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有的因内部分裂、策略失误而失去了机会,有的则因死于非命或内忧外患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