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一直等到李靖李绩表态,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他在等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9-14 13:32:55
0

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公元626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长安的太极宫北门——玄武门发动了惊天的政变,成功除掉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迫使李渊退位。最终,李世民即位成为唐朝第二任皇帝,即唐太宗。这场政变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走向,李世民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玄武门之变”在各类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显得颇为隐晦,似乎隐藏着某些无法言说的秘密。特别是在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之前,他犹豫了很久,直到他的心腹——李靖和李绩表态支持,他才下定决心采取行动。那么,李世民为何直到此时才决定动手?他为何特别需要李靖和李绩的支持?这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真相呢?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在隋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众疾苦。由于隋朝的统治越来越腐败,百姓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长时间的压迫与剥削让民众无法忍受,于是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此时,担任隋朝唐国公的李渊,凭借其驻守太原的战略地理优势,决定利用时局,发动一场争夺天下的起义。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几个月后,顺利占领了隋朝的都城长安,成为唐王,从此开始了李家夺取天下的历史征程。

在公元618年,李渊迫使隋恭帝退位,正式称帝,建立唐朝,成为唐高祖。然而,从李渊登基那一刻起,李氏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便开始显现。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起义过程中表现出色,立下赫赫战功,这使得李渊一度承诺将来会让李世民继承皇位。

李世民的卓越贡献使得他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唐朝的基业有一半以上是由他与其部下亲手打下的。虽然李渊深知李世民的功劳,但他依然迟迟没有封李世民为太子。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趁机在李渊面前不断抹黑李世民,使得李渊心生疑虑。在他们的不断挑拨下,李渊最终选择立李建成为太子。

但李渊也深知李世民的权力和声望,害怕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且迅速被加封为多个重要职务,如司徒、尚书令、中书令等,几乎掌握了唐朝的一半实权。为了平衡李世民的权力,李渊甚至将“天策上将”这一至高荣誉授予李世民。此举让李世民的地位几乎等同于李渊,已经不逊色于太子李建成与其他李氏王子。

然而,李建成与李元吉始终对李世民怀有敌意,频频在李渊面前进谗言,导致李渊逐渐对李世民产生疑虑。最终,李渊开始逐步削弱李世民的权力,太子党势力也逐渐壮大。此时,李世民凭借个人魅力和政治智慧,成功笼络了许多优秀人才,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秦琼、李靖和李绩等,这些人都在李世民成为秦王后,成为了他的重要支持力量。

尽管李世民在最初的抗衡中屡屡受到李建成党派的打压,但他仍然凭借个人的坚韧与智慧,逐渐重新掌控局面。这种局面从一件事中得到了体现——迁都问题。李渊曾考虑将唐朝的首都迁出长安,原因是北方的突厥势力日益强大,威胁着唐朝的安全。李建成和李元吉积极支持这一建议,但李世民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唐朝国力充足,足以应对突厥的威胁,而迁都则可能被百姓视为软弱无能,最终会导致朝廷失去民心。李世民的理由打动了李渊,最终迁都的计划被取消。

然而,李建成并未放弃,通过对李渊的谗言攻击,李世民的地位再次受到威胁。他们甚至怀疑李世民为图权力,故意拖延北伐突厥的进程。李渊渐渐对李世民产生了疑虑,这让李世民感到非常不安,并最终决定请求外派镇守洛阳。然而,这个请求却进一步加深了李渊的猜忌,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认为李世民此举是在准备叛乱,最终李渊拒绝了李世民的请求,并将他软禁在长安。

随着李建成与李元吉不断对李世民进行抹黑,李渊对李世民的猜疑愈加严重,甚至有了除掉他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深知,如果不采取行动,他迟早会被清除。于是,他意识到,自己只有通过先发制人,才能避免身陷绝境。于是,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推翻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势力,最终实施了“玄武门之变”。

然而,在决策的关键时刻,李世民依然感到犹豫,直到他听取了李靖与李绩的态度后,才下定决心进行政变。史书中的记载隐晦且含糊,尤其是在李世民寻求李靖与李绩表态的部分。李靖与李绩是唐朝的老将,都是李世民最信任的支持者。尽管他们的表态含糊不清,但显然,他们暗中支持李世民的决定。

李世民为何如此在意李靖和李绩的态度?首先,李靖与李绩掌握着重要的边防兵力,且长期以来忠诚于李世民。他们的支持对李世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发动政变时,李世民并没有完全掌握朝廷的兵权。李靖与李绩的支持,意味着他可以在政变后迅速稳定局势,避免外敌趁机入侵,尤其是突厥的威胁。最终,李世民在获得李靖和李绩的支持后,才敢放心地展开政变。

事实上,李世民早就预料到,一旦政变成功,突厥可能会借机南下侵犯唐朝边疆。因此,他早已做好了准备,通过李靖和李绩的支援,成功应对了突厥的入侵,并达成了“渭水之盟”,稳定了边疆。李世民的果断与远见,使得唐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得以蓬勃发展,最终消除了突厥的威胁,巩固了帝国的统一。

总的来说,李世民之所以非得得到李靖和李绩的表态,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关键在于这两位镇边大将的支持对政变的成败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能为李世民提供军事支持,还能帮助稳定国内局势,并防止外敌乘虚而入。因此,李世民在深知这一点后,才最终决定冒险行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明代壁画之最”对话“辽代木构... 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
原创 中... 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的会议正在上海贝勒路李汉俊的家中举行。这是一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重庆、...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
原创 慈...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
原创 原... 南宋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加上3个像难民一样流离失所的幼年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
穿越千年识“拗相”!罗少亚《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22日下午,罗少亚长篇历史小说《铁腕拗相王安石》作...
原创 清... 公元1697年,满洲人福敏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且成功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内心非常高兴。...
原创 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取得的政...
原创 是... 他在众人眼中是力拔山兮的猛士,是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他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最终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本...
探访豫东破碎古陶器“重生”之地 11月23日,河南周口,参加“2025夏文化论坛”的数十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者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原创 后... 李克用骁勇善骑射,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
原创 左...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左宗棠被誉为民族英雄,特别是在他收复新疆之后...
从《北宋陕州漏泽园》说起——漏... 《北宋陕州漏泽园》是一部聚焦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制度与考古发现的学术著作,其主要价值在于通过陕州漏泽园...
原创 大... 8000多年前,一支民族在帕米尔高原上繁荣生长,随后开始了漫长的迁徙旅程。他们一路向东,经过贝加尔湖...
原创 现... 一、白俄罗斯流亡政府 白俄罗斯流亡政府,是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占领苏联白俄罗斯地区后,扶持建立的一...
原创 国... 国民党在解放战争后期节节败退,主力部队接连被歼,败局基本已定,蒋介石不得不为自己和残余势力谋划退路。...
原创 帕... 说起帕米尔高原,好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地方高、海拔狠、冷得要命,其实这块地在中国历史上可不是啥边角料。...
原创 从... 能叫出3个以上斯拉夫神话神祇名字的人,我真没见过几个。 创始神罗德、光明与希望之神贝洛伯格、凛冬与黑...
唐诗中的甘肃意象 《资治通鉴》载:“天宝年间,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在大唐盛世,许多文人士子或定居陇右,或客游西北...
原创 朱... 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出身卑微,这让他对贪官污吏心生深深痛恨。他认为,农民的困苦生活,很大程度上源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