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一直等到李靖李绩表态,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他在等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9-14 13:32:55
0

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公元626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长安的太极宫北门——玄武门发动了惊天的政变,成功除掉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迫使李渊退位。最终,李世民即位成为唐朝第二任皇帝,即唐太宗。这场政变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走向,李世民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玄武门之变”在各类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显得颇为隐晦,似乎隐藏着某些无法言说的秘密。特别是在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之前,他犹豫了很久,直到他的心腹——李靖和李绩表态支持,他才下定决心采取行动。那么,李世民为何直到此时才决定动手?他为何特别需要李靖和李绩的支持?这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真相呢?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在隋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众疾苦。由于隋朝的统治越来越腐败,百姓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长时间的压迫与剥削让民众无法忍受,于是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此时,担任隋朝唐国公的李渊,凭借其驻守太原的战略地理优势,决定利用时局,发动一场争夺天下的起义。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几个月后,顺利占领了隋朝的都城长安,成为唐王,从此开始了李家夺取天下的历史征程。

在公元618年,李渊迫使隋恭帝退位,正式称帝,建立唐朝,成为唐高祖。然而,从李渊登基那一刻起,李氏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便开始显现。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起义过程中表现出色,立下赫赫战功,这使得李渊一度承诺将来会让李世民继承皇位。

李世民的卓越贡献使得他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唐朝的基业有一半以上是由他与其部下亲手打下的。虽然李渊深知李世民的功劳,但他依然迟迟没有封李世民为太子。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趁机在李渊面前不断抹黑李世民,使得李渊心生疑虑。在他们的不断挑拨下,李渊最终选择立李建成为太子。

但李渊也深知李世民的权力和声望,害怕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且迅速被加封为多个重要职务,如司徒、尚书令、中书令等,几乎掌握了唐朝的一半实权。为了平衡李世民的权力,李渊甚至将“天策上将”这一至高荣誉授予李世民。此举让李世民的地位几乎等同于李渊,已经不逊色于太子李建成与其他李氏王子。

然而,李建成与李元吉始终对李世民怀有敌意,频频在李渊面前进谗言,导致李渊逐渐对李世民产生疑虑。最终,李渊开始逐步削弱李世民的权力,太子党势力也逐渐壮大。此时,李世民凭借个人魅力和政治智慧,成功笼络了许多优秀人才,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秦琼、李靖和李绩等,这些人都在李世民成为秦王后,成为了他的重要支持力量。

尽管李世民在最初的抗衡中屡屡受到李建成党派的打压,但他仍然凭借个人的坚韧与智慧,逐渐重新掌控局面。这种局面从一件事中得到了体现——迁都问题。李渊曾考虑将唐朝的首都迁出长安,原因是北方的突厥势力日益强大,威胁着唐朝的安全。李建成和李元吉积极支持这一建议,但李世民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唐朝国力充足,足以应对突厥的威胁,而迁都则可能被百姓视为软弱无能,最终会导致朝廷失去民心。李世民的理由打动了李渊,最终迁都的计划被取消。

然而,李建成并未放弃,通过对李渊的谗言攻击,李世民的地位再次受到威胁。他们甚至怀疑李世民为图权力,故意拖延北伐突厥的进程。李渊渐渐对李世民产生了疑虑,这让李世民感到非常不安,并最终决定请求外派镇守洛阳。然而,这个请求却进一步加深了李渊的猜忌,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认为李世民此举是在准备叛乱,最终李渊拒绝了李世民的请求,并将他软禁在长安。

随着李建成与李元吉不断对李世民进行抹黑,李渊对李世民的猜疑愈加严重,甚至有了除掉他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深知,如果不采取行动,他迟早会被清除。于是,他意识到,自己只有通过先发制人,才能避免身陷绝境。于是,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推翻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势力,最终实施了“玄武门之变”。

然而,在决策的关键时刻,李世民依然感到犹豫,直到他听取了李靖与李绩的态度后,才下定决心进行政变。史书中的记载隐晦且含糊,尤其是在李世民寻求李靖与李绩表态的部分。李靖与李绩是唐朝的老将,都是李世民最信任的支持者。尽管他们的表态含糊不清,但显然,他们暗中支持李世民的决定。

李世民为何如此在意李靖和李绩的态度?首先,李靖与李绩掌握着重要的边防兵力,且长期以来忠诚于李世民。他们的支持对李世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发动政变时,李世民并没有完全掌握朝廷的兵权。李靖与李绩的支持,意味着他可以在政变后迅速稳定局势,避免外敌趁机入侵,尤其是突厥的威胁。最终,李世民在获得李靖和李绩的支持后,才敢放心地展开政变。

事实上,李世民早就预料到,一旦政变成功,突厥可能会借机南下侵犯唐朝边疆。因此,他早已做好了准备,通过李靖和李绩的支援,成功应对了突厥的入侵,并达成了“渭水之盟”,稳定了边疆。李世民的果断与远见,使得唐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得以蓬勃发展,最终消除了突厥的威胁,巩固了帝国的统一。

总的来说,李世民之所以非得得到李靖和李绩的表态,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关键在于这两位镇边大将的支持对政变的成败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能为李世民提供军事支持,还能帮助稳定国内局势,并防止外敌乘虚而入。因此,李世民在深知这一点后,才最终决定冒险行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在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奉献的英雄人物。许多无名英雄,凭借着非凡...
原创 儿... 强唐弱宋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相对软弱的朝代之一,持续了300年。在这段时间里,宋朝不仅被辽国压制、金...
李陵归降匈奴后,迎娶了匈奴公主... 李陵是汉朝大英雄李广的孙子,他带着五千名精兵深入到匈奴的地盘,把敌人打得大败,可惜后来援军没到,他被...
原创 唐... 咱今天聊聊唐朝和契丹之间的一场大战,那可是唐朝对外战争里一场特别惨痛的失败。这场战争,让唐朝损失惨重...
原创 含... 在古代,能活到60岁的人已算得上是高龄人物,通常会被认为是“老叟”或“老妪”,并且会受到政府的特别关...
原创 明... 皮岛,位于鸭绿江口的战略要地,曾是明朝东江镇的一部分,而如今却隶属于朝鲜。这片土地的归属变迁,既是历...
原创 周... 我们对周瑜的认知,最初来源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罗贯中的笔下,周瑜被塑造成一个心胸狭隘、嫉妒心强...
原创 四...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稍微增加一些细节和描述,让内容更丰富流畅。 --- 在三...
原创 基... 自战国时期确立郡县制度以来,中国历代朝廷推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大体上都保留了县一级单位,且历朝政府实行的...
原创 崔... 崔庸健,这个名字在朝鲜历史上无疑是响亮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孩子,到中国战场上...
原创 曹... 对于曹叡,后世的评价其实是两极分化的。 现代的很多历史爱好者认为,曹叡应该算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期...
原创 关... 雍正是清朝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也是拥有最多故事的皇帝之一。从他登基成为帝王到去世,他的一生留下了...
原创 如... 1941年,希特勒面临一个关键性的抉择:是继续向东推进,发动对苏联的进攻,还是将精力集中于巩固并守卫...
败走麦城,关羽连续犯下三大错误... 关羽跑到麦城时,最后不幸被抓住了,真是让人惋惜!其实啊,在那场战斗中,关羽本来是有机会逃跑的,可惜他...
原创 唐... 唐将常何:为何在玄武门之变时为李世民打开城门?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原创 梁... 梁山的十大英雄人物,包括卢俊义、关胜、林冲、呼延灼、鲁智深、秦明、杨志、花荣、董平和武松,每位都英勇...
原创 副... 1972年,时任副总长的李达有幸前往四川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安顿好一切后,他迫不及待地前去探望自己曾经...
原创 明... 历史开讲 在大明王朝的276年历史中,共有16位皇帝,而其中被称为明君的有五位:朱元璋、朱棣、朱高...
原创 史... 在我国古代婚姻文化中,择偶标准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基础,尤其注重“门当户对”的原则。门第显赫...
原创 同... 清代的知府、知州、知县等地方官职的等级区分,通常是根据“冲、繁、疲、难”四个字来界定的。这四个字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