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夏朝到底怎么亡的?二里头的考古发现,让考古学家都蒙了
迪丽瓦拉
2025-09-14 14:01:41
0

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这段历史,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脉络。黄帝世家出身的尧,把权力禅让给了五帝之末的舜;而舜在晚年,又将大权交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自大禹开始,世袭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华夏第一帝国——“夏”的诞生。

然而,历史的迷雾常常让真相扑朔迷离,往往与传说背道而驰。谈及“真实历史”,诗人李白笔下的“尧幽囚,舜野死”,似乎更为可信——舜娶娥皇女英为妻,最终却囚禁了自己的老丈人。而在更后的历史中,篡位造反的禹,也将年老体弱的舜流放,撕开了传统传说的面纱。

至于夏朝的末期,它究竟是如何灭亡的?这个问题同样没有明确答案。

至今最为可信的考古发现,是1960年代由徐旭升教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可是,当考古学家深入探索所谓的“夏墟”时,所有的研究者依然感到困惑。

首先,“夏”这个名称的由来一直存在多种说法,专家们各抒己见,甚至提出了超过十种解释。

有观点认为,“夏”是源自图腾的象形文字,从部落的名字逐步演变为帝国的名字,符合历史的延续;还有的观点则认为,大禹曾被称为“夏伯”,因此夏朝的名称源自他的先祖,这也间接证明了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无论后世如何争论,专家们如何解读,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详细记录,实际上只有一本孤本——《史记》。

单从时间跨度来看,司马迁(太史公)生活在公元前100年左右,而夏朝的建立则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如果我们以现代的标准来看,连现代高学历的人也无法轻易回溯百年前的家谱,何况是距离司马迁生活已有两千年之久的历史。

司马迁凭借自己的学术旅程,遍访名师,博览群书,勉力撰写了关于上古的历史。然而他对“真实历史”的记载,毕竟无法完全依靠现代的资料与考古学的支持。

总之,夏朝的历史实在太过模糊,充满了疑点,甚至带有许多传奇色彩。

相比之下,紧随其后的商朝则有了更加明确的文献记载。商朝的文字从周朝的金文到殷墟甲骨文,都为商朝的存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系统文字,而从商朝的文献与考古遗址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个王朝的历史。然而,再往前追溯夏朝的文化,却似乎陷入了空白。

通过考古学家的不断研究,牧野之战成为了周朝灭商的标志性事件,这场战斗不仅有春秋时期的文献记载,还能通过考古遗址加以验证。青铜器上明确记载了武王伐纣的过程,而姜子牙斩杀狐狸精的神话也随着时间流传了下来。

然而,关于商朝如何灭亡夏朝的“鸣条之战”,却只有零散而混乱的文献记载,并没有实质性的考古证据。尽管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徐旭升在豫西发现了二里头遗址,考古界依旧没有给出定论。

《史记》中的“夏本纪”是否可信?至今依旧是一个难解的谜题。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6世纪,夏桀成为末代帝王。这位奢靡荒淫的昏君肆意搜刮百姓财物,横征暴敛,国家日渐衰败,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大臣上前劝谏,他反而暴怒,将忠臣斩杀,并自视为天上太阳,毫无顾忌。

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的部落与夏朝展开了决战,这场战争发生在夏都附近的鸣条(今山西夏县一带)。

商汤为了“替天行道,救民于水火”,发表了长篇演说,随后联合各部队展开进攻,一举攻陷了夏都。

而二里头遗址,被最早认为是商汤摧毁夏朝后建立的西亳都城。这个地方有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皇宫和工业区,且遗址的年代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它的辉煌时期正是夏末商初,石器与青铜器的发掘,似乎与史书记载相符。

然而,随着河南商墟的进一步发掘,考古界的认知发生了逆转。

二里岗文化的发现,使得早商的年代界限重新定义。通过考古分析,二里岗是商汤迁都之前的古城,且其年代早于殷墟。

于是,有学者提出,“二里头即夏墟”这一观点,成为了主流解释,流传至今。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碳十四定年法的精准测定让我们得知,二里头的绝对年代应为公元前1760年至公元前1510年。

换言之,尽管二里头的遗址和夏商两朝的时间重叠,但并不能明确认定它就是“夏墟”。虽然它展现出比商朝更早的文化,却缺乏系统文字,无法直接与“夏”挂钩。

更为复杂的是,二里头遗址的规模极其庞大,文化面貌丰富,跨越了新石器时代到青铜礼乐时代,拥有宫殿、工坊和各类文物,但直到现在,依然没有确凿的文字证据表明这里曾是某个特定朝代的都城。

更奇怪的是,如果二里头遗址真是夏朝的都城,那么夏商两国必然存在激烈的战争冲突,而考古证据却并没有显示出战火痕迹,也没有体现“王朝兴替”的迹象。如果这里真的是夏都,那么那场灭国的决战又在哪里?

最终的结论是,二里头遗址确实是一个比商朝更早的文化遗址,然而由于缺乏文字证据,无法明确其身份。而“夏”这个王朝,似乎永远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

至于夏桀这个昏君的历史形象,也被“史记”定格为无法更改的定论。

正如古人所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夏朝的“禅让制”迷惑了五千年前的百姓,而“华夏第一帝国”也遮蔽了今天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们的眼睛。至于真实的历史真相,或许只有等待未来的考古学家才能揭开这一层面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明代壁画之最”对话“辽代木构... 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
原创 中... 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的会议正在上海贝勒路李汉俊的家中举行。这是一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重庆、...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
原创 慈...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
原创 原... 南宋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加上3个像难民一样流离失所的幼年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
穿越千年识“拗相”!罗少亚《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22日下午,罗少亚长篇历史小说《铁腕拗相王安石》作...
原创 清... 公元1697年,满洲人福敏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且成功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内心非常高兴。...
原创 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取得的政...
原创 是... 他在众人眼中是力拔山兮的猛士,是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他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最终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本...
探访豫东破碎古陶器“重生”之地 11月23日,河南周口,参加“2025夏文化论坛”的数十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者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原创 后... 李克用骁勇善骑射,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
原创 左...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左宗棠被誉为民族英雄,特别是在他收复新疆之后...
从《北宋陕州漏泽园》说起——漏... 《北宋陕州漏泽园》是一部聚焦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制度与考古发现的学术著作,其主要价值在于通过陕州漏泽园...
原创 大... 8000多年前,一支民族在帕米尔高原上繁荣生长,随后开始了漫长的迁徙旅程。他们一路向东,经过贝加尔湖...
原创 现... 一、白俄罗斯流亡政府 白俄罗斯流亡政府,是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占领苏联白俄罗斯地区后,扶持建立的一...
原创 国... 国民党在解放战争后期节节败退,主力部队接连被歼,败局基本已定,蒋介石不得不为自己和残余势力谋划退路。...
原创 帕... 说起帕米尔高原,好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地方高、海拔狠、冷得要命,其实这块地在中国历史上可不是啥边角料。...
原创 从... 能叫出3个以上斯拉夫神话神祇名字的人,我真没见过几个。 创始神罗德、光明与希望之神贝洛伯格、凛冬与黑...
唐诗中的甘肃意象 《资治通鉴》载:“天宝年间,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在大唐盛世,许多文人士子或定居陇右,或客游西北...
原创 朱... 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出身卑微,这让他对贪官污吏心生深深痛恨。他认为,农民的困苦生活,很大程度上源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