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谈到中世纪欧洲,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骑士与城堡,接着便联想到它的衰退与倒退。这种看法看似有些依据,因为在中世纪之前,欧洲有着如同希腊罗马帝国般辉煌的历史,而在中世纪之后,近代欧洲迅速崛起,主宰了世界。如此鲜明的对比下,中世纪似乎显得黯淡无光,甚至被打上“黑暗”标签。然而,历史真的是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吗?本文将从攻城术这一角度,探讨所谓的“黑暗中世纪”。
中世纪早期的攻城技术与希腊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精密程度,确实显得相形见绌。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希腊罗马攻城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与当时强大的经济支撑密不可分的。正如俗话所说:“富不一定强,但强必定富”。任何军事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若缺乏充足的经济保障,即便有再多的技术天才,也难以有所作为。
以罗马帝国为例,斯特拉波(Strabo,公元前58年—公元21年)曾记载,在托勒密王朝末期,“每年不到20艘船只敢穿越阿拉伯海(红海)进入曼德海峡以远的海域”。然而,在奥古斯都(公元前31年—公元14年)建立罗马世界的和平后,航运大幅增长,“每年有至少120艘船只从米乌斯赫尔穆斯(Myus Hormus)出发,穿过曼德海峡抵达印度”。通过出土的莎草纸文献可知,名为“赫马波隆号”的航船从埃及到印度,所载货物的总价值高达900万赛斯退斯。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推算,罗马每年从印度获得的贸易价值达到10亿赛斯退斯,其中2.5亿用作上缴国库。可以看出,强大的经济基础推动了罗马的军事器械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然而,随着帝国晚期的到来,罗马的经济逐渐衰退,军事装备的发展也随之放缓。据罗马晚期的历史学家马赛里努斯记载,公元四世纪中期,罗马使用的弩炮威力虽然仍然很大,但精密度明显下降。例如,扳机结构简化,甚至有些弩炮已经没有扳机功能。百年之后,另一位历史学家普罗比阿则指出,拜占庭的弩炮设计较为简陋,采用了更为原始的张力蓄能方式。
由此可见,中世纪攻城器械的衰退并非源自中世纪人的不足,而是罗马帝国衰退所引起的。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些被罗马视作“蛮族”的民族,反而继承了不少源自古希腊时期的先进攻城技术,尤其是在弩炮的使用上,他们甚至超越了罗马的继承者——拜占庭帝国。
让我们以著名的巴黎围攻战为例,来进一步探讨中世纪的攻城技术。公元885年,丹麦维京人(即北欧的维京人)占领了蓬图瓦兹,并出现在巴黎城下。在维京人进攻巴黎之前,巴黎人早已在塞纳河及城市周围修建了防御工事。维京人最初并不打算通过武力攻占巴黎,而是派遣使者,提出只要巴黎同意让维京人安全通过桥梁,便可保全城市的安全。然而,巴黎人断然拒绝了这一提议,表示宁愿守卫家园,决不妥协。
被拒绝后,维京人决定攻占桥头堡,以打开通往巴黎的道路。北桥的桥头堡尚未完成,维京人便集中兵力猛攻。据法国史料记载,维京人攻城时兵力约四万,而守城的巴黎军队仅有两百人。尽管兵力悬殊,巴黎守军顽强抵抗,成功守住了桥头堡。维京人的进攻未能得逞,但他们并未气馁,反而通过加强攻城器械的制造,准备继续进攻。
面对巴黎守军的顽强防守,维京人决定改换攻城策略,开始使用罗马时代的攻城技术。他们首先利用弩炮进行火力压制,随后派出攻城锥摧毁城墙。为了回应敌人的攻击,巴黎守军开始使用沸油和沥青将其倾泻在维京兵头上。同时,他们也用更强力的弩炮进行反击。一次,巴黎的弩炮成功穿透维京士兵的阵列,连续击中七人,甚至有人开玩笑说,维京人应该被送进厨房。尽管如此,巴黎的局势仍然极为危险。
在接下来的围攻中,维京人不仅在城下挖掘地道埋伏易燃物引发大火,还计划通过烧毁城门进一步加大进攻力度。然而,火势被强风吹散,城门始终坚固未倒。维京人的进攻屡屡受挫,导致他们不得不改变策略。与此同时,维京人开始准备长期围城,收集大量粮食和牲畜以支持战斗。
他们还建造了三座巨型攻城锤,每座锤子都装配了重型顶棚和16个轮子,最多可容纳60人操作。然而,当维京人推着攻城锤接近巴黎城墙时,守军用箭雨将其压制。更为不幸的是,设计这些攻城锤的两位工程师在城下被巨弩射杀,造成了工程的严重延误。
时间进入886年,围攻持续了两个月,尽管维京人经过重重困难,但他们依然充满斗志。为了更有效地进攻,维京人构建了多个攻城掩体,每个掩体可容纳4至6人,旨在保护士兵免受弓箭的攻击。与此同时,他们还计划通过水上突击队从背后进攻城堡。经过艰难的准备,维京人终于开始推进攻城器械,并用火力压制城下的守军。虽然守军做出强力反击,但维京人依然坚持推进。
然而,由于守军的反击非常强烈,许多攻城器械被破坏。在此期间,维京人还通过地道进行作战,再次发动进攻。虽然取得了些微成功,但长时间的围困使得守军感染瘟疫,导致士气大减。维京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士气大增,再次决定发起进攻。
在一次大雨的帮助下,维京人终于攻克了桥头堡。然而,尽管守军因瘟疫而显得虚弱,他们仍寄希望于西法兰克国王“胖子”查理的援军。然而,在维京人长时间困守巴黎期间,查理虽然集结了大军,但始终没有勇气与维京人决战。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西法兰克支付了700磅白银的赔偿,并允许维京人自由迁移到勃艮第。
这场围攻战的结局虽然没有光彩,但巴黎人的坚守和勇气却永载史册。巴黎守军的指挥官帅奥多因此名声大振,最终成为了西法兰克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