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朝鲜战争前,四野3个朝鲜师回国参战,战后为何有1万人重回东北?
迪丽瓦拉
2025-09-23 02:01:06
0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国内革命的胜利已然近在咫尺。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朝鲜劳动党委员金一奉奉命来到中国访问。见到毛主席后,他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将解放军中朝鲜籍的部队移交给朝鲜政府。毛主席考虑到当时战争形势尚算稳定,便当即点头同意:中国境内现有三个“朝鲜师”,其中两个驻扎在东北,一个在长江以南作战,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将这三支部队移交给朝鲜。那个年代,许多革命者的理想早已超越了国籍界限,革命精神高于一切。

随后,这三支“朝鲜”师整装待发,满员返回朝鲜半岛,在金日成领导南下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却有一万多名朝鲜籍战士陆续返回中国东北,这背后缘由令人好奇。

有人或许会疑惑,为什么在中国境内会有整支部队由外国籍战士组成?这涉及到邻国日本的侵略历史。日本从1937年全面侵华,但对朝鲜的侵略早已开始。甲午战争后,日本逐步将触角伸向朝鲜,1910年强行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实行殖民统治。面对日本的高压统治,许多朝鲜爱国者逃到中国,在这里组建抗日武装力量。较为知名的有朝鲜抗日游击队和朝鲜义勇军两支队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中朝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多支抗日队伍,金日成也曾在其中任职,担任过磐石游击队政委。后来,这些朝鲜籍游击队逐步被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东满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三团等单位。遗憾的是,当时东北形势异常严峻,尽管苏联给予支持成立抗联,最终仍被敌人打散,一部分朝鲜战士被迫退入苏联,极少数则转往延安。

另一支朝鲜义勇军主要活跃于太行山区,他们活跃在八路军的根据地中,朝鲜延安派的渊源即起于此。事实上,抗战后期,我党曾计划让朝鲜同志回国。1945年8月,朱德总司令特别指示朝鲜籍战士前往东北发动群众、扩大队伍,为未来回国做好准备。日本战败在即,朝鲜义勇军迅速发展,拉出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但没想到抗战胜利后,苏联却拒绝允许朝鲜义勇军过鸭绿江回国。最终,只有武亭率领70多名干部回归朝鲜,其余3000人留在中国,成为解放战争中朝鲜师的骨干。

抗战结束时,东北地区约有170多万朝鲜侨民,这些人多怀有与朝鲜义勇军相同的民族感情,许多青壮年成为兵员,近四万人陆续加入解放军。1948年底,这些朝鲜籍部队被整编为解放军第164师、第166师和第156师。前两支师常驻东北,随后朝鲜方面提出接收请求,这两师很快移交。第156师因驻扎长江以南,先行休整,中央随后抽调四野139、140、141师中的朝鲜籍士兵,与1956师组成独立第15师,并于1950年返回朝鲜半岛。

这些曾在中国浴血奋战的部队战斗力强大,但尴尬的是,金日成并未赋予他们重任。金日成曾在苏联军队服役,深受其钢铁洪流和先进装备的影响,他投入巨资组建了两个全苏式装备的师团,还请来3000多名苏联顾问,志在推行大兵团机械化作战。苏联顾问和金日成都对解放军的游击战术不屑一顾,认为太过落后。1950年6月,原四野朝鲜师南下时,均被安排执行牵制任务。

然而,实际作战中,金日成依赖的两个苏械师团战术僵硬,只知靠武器猛攻,未能发挥预期效果。战争初期,朝鲜军凭借突袭和苏械优势打得较顺利,但攻至釜山线后,战局陷入僵局。尽管不断从后方调兵支援,依旧无法突破,最终引发了美军的釜山登陆。人民军长时间围攻釜山不下,士气与后勤日渐崩溃。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切断了人民军后路,部队陷入混乱,死伤惨重,甚至总参谋长姜健被美军空袭炸死。

由四野移交的三个师情况均不理想:164师改编的第五师团仅存3000余人,166师改编的第六师团伤亡过半,独立第15师改编的人民军第十二师团(原第七师团)在攻占安东时损失惨重,仁川登陆后更是伤亡过半。至于那些成建制返回北方或后来归队的士兵,难以详细统计。

志愿军入朝后,人民军前两次战役处于休整状态,随后开始协同作战,当时中朝士兵比例约为八比二。中国部队参战后,原四野朝鲜师在人民军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承担了更多主要任务。方虎山率领第六师团奋战于伤心岭和血染岭,使美军付出四千余人的惨重代价,李奇微在回忆录中称:“血染岭战斗和伤心岭战斗,或许是迄今为止最为残酷紧张的战役。”但我方伤亡同样惨重。种种因素叠加,四野移交的四万多名士兵,战争结束后仅剩一万余人,残酷程度可见一斑。

1958年志愿军撤军回国,三个朝鲜师早已移交,故未再协商。但到了1981年,我国曾做过不完全统计,归国后返回中国的朝鲜族士兵约有6000人。1982年黑龙江五常地区的普查显示,辖区内4.5万多名朝鲜族中,有209人为战后归来的朝鲜族官兵。由此推算,归国后又返回中国的总人数约在一万左右。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当年中国整体形势优于朝鲜,毕竟战争大多发生在朝鲜半岛,许多地方成废墟。许多老兵经历多年战争,不愿继续征战,而中国相对安全且正处于建设期。第二,尽管他们是朝鲜籍,但多数人在中国生活多年,部分甚至出生于中国,亲朋好友皆在此,内心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最初服从中央命令援助朝鲜,战争结束后选择返回中国也在情理之中。第三,朝鲜方面对在中国生活过的人士重视不足。武亭虽曾任第二号人物,却逐渐被边缘化;方虎山屡立战功,却在停战后被调去搞军事教育,行踪成谜;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朴一禹更是遭到处决。1956年八月宗派事件中,许多曾在中国担任高级干部的朝鲜族人士结局不佳,令许多人感到失望,最终选择返回中国。

这段历史反映了战争的复杂与人心的变迁,也展示了两国军人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与牺牲精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
响亮回答“长江意味着什么” 高蒙河 纪录片《因为长江》剧照。 资料图片 “原来长江到了宜宾才叫长江”“文字出现前,古人竟会在巨...
原创 比... 秦桧的一句“莫须有”,让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岳飞,变成了刀下的冤魂,同时也成就了岳飞流传千古的英名。...
原创 成... 成蟜很可能是外戚势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史记》记载,成蟜在进攻赵国时起义造反,战败后逃往赵国。那么在当...
原创 曹... 曹操一生有两件事令他深感遗憾,一个是错放了该杀的人,另一个是杀了本应放过的人。 在三国那个群雄逐鹿...
原创 霍... 霍去病射杀李敢之后,表面上汉武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便轻松地掩盖了这件事。但仔细...
原创 秦... 秦王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任皇帝,他的父亲是秦朝的最后一任帝王。赵高在杀死秦二世胡亥后,原本有意自己称帝,...
原创 努...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死于乱军之中。时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
原创 秦...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大秦的基业,开启了他作为秦王的传奇。而在公元1661年,康熙皇...
“演讲”:拓宽李大钊思想研究的... 侯且岸 我在多年的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发现:“演讲”是展示李大钊思想和学识的一个重要的、不应忽视的环节。...
原创 蜀... “桃园三结义”在后人的眼中,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它突破了传统士族门阀的等级区分,开启了草根阶层...
原创 韦...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极为宠爱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纵容她们肆意妄为,甚至一度差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原创 李... 说到上官婉儿,很多人可能首先会联想到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的角色。上官婉儿在游戏中是一个法师刺客类型...
原创 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朝的统治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而曹魏作...
原创 历... 看过《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的朋友,无不对李卫那近乎传奇的经历深感佩服。他的聪明、灵活和对雍正的忠...
河南这个县城,藏着什么密码?走... 文/林歌 河南封丘,放在全国来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即使放在河南,知道的人也不知道。 但就是这样...
故宫新展!关于一位相识两千多年... 泰国,一片古籍记载的“黄金之地”,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面貌与文化精神。 中泰地理相近,人文相通。早...
原创 泰... 一、苏提达原来有儿子 古之贤妃,以仪范显邦交之诚,以容止彰家国之仪。今泰后苏提达随夫访华五日,于寒风...
原创 为... 前言 顺治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福临。 从他的名字来看,皇太极显然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
原创 谁... 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始终担心手下的武将会效仿自己称帝,因此采取了两次“杯酒释兵权”的策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