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历史并不代表一个单一的国家,而是一个复杂的地区概念,类似于巴勒斯坦,历史上从未真正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多个地区的集合体。在古代,印度地区存在许多大小不一、互不统一的诸侯国。即便这些诸侯国共享同一片土地,但彼此的文化、信仰,甚至语言也大相径庭,毫无统一性可言。
如今,大家谈论印度教的信徒已经超过十亿,但实际上,在18世纪之前,根本没有“印度教”这一宗教的概念。印度教的出现,完全是为了便于英国人对印度进行统治和整合。它融合了婆罗门教、耆那教、锡克教、佛教、拜火教等多个宗教元素,强行构建出一个看似统一的宗教体系。因此,印度教内部其实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教义,然而,信徒们往往心照不宣,没人深究其背后的矛盾。
直到18世纪末,英国才开始掌控印度地区的命运,逐渐将这片地区进行统一。然而,这种“统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而是一个外力强加的结果。不同的信仰、文化背景,导致了各民族之间深深的隔阂。尽管英国人通过殖民统治将印度一分为二,表面上看似带来了大一统,但实际上也给当地人带来了深重的伤害。英国人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治,选择了当地高种姓的印度人作为代理人,而低种姓的印度人则受到压迫和剥削。至今,印度的社会阶层依然深深烙印着这段殖民历史。
1947年,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于是,英国提出了分裂印度、建立两国的计划。虽然该提议获得了穆斯林的支持,但印度教徒却强烈反对,因为印度教徒数量众多,若两国分开,印度教徒将失去在新国家中的话语权。而若不分裂,印度原本就难以维持的统一恐怕更加岌岌可危。因此,这一分裂的计划引发了激烈的争执,最终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1947年6月,英国提出了“蒙巴顿计划”,将印度一分为二,分别建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表面上看,这似乎化解了矛盾。然而,印度始终对这一分裂方案心有不满,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断的冲突与争斗。1971年,在印度的支持下,东巴基斯坦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国。这一事件让巴基斯坦失去了重要的领土与资源,印巴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进一步加剧,直到今天,这场纷争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尽管印度的普通民众生活困苦,约有10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却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并接受高等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印度的统治力量。正是这部分精英阶层,推动着印度走向了崛起的道路,并开始对外扩张。二战后,世界格局已经基本定型,能通过武力扩张的国家寥寥无几,而印度,便是其中之一。
第一阶段:吞并东旁遮普和西孟加拉
旁遮普地区的宗教信仰复杂且多样,其中大约50%信仰伊斯兰教,20%信仰锡克教,30%信仰印度教。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分裂时,依照宗教划分将旁遮普一分为二,这种简单粗暴的划分未能考虑到锡克教徒的特殊身份。在旁遮普,锡克教徒强烈反对被划归印度教阵营,导致印度国内出现严重的民族纷争。
与此同时,西孟加拉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孟加拉在分治时被划归巴基斯坦,但孟加拉的西部却被印度纳入版图。虽然同属于一个民族和信仰体系,但由于地理与政治的原因,孟加拉的这片地区被强行分割成了两部分,造成了长期的矛盾。孟加拉的西部是英国印度时期的重要经济区,印度显然不舍得放弃这一重要地盘。
第二阶段:吞并锡金
锡金是一个位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和印度之间的内陆小国,面积不大,甚至比上海还要小。早在1887年,英国曾占领锡金,而在1918年则将其归还给了锡金本地的统治者。然而,印度在1949年自立后,立即对锡金展开了军事干预,将锡金纳入了印度的势力范围,并在1950年将其变为印度的一个附属国。锡金国王对此反应激烈,最终在1975年,印度通过废除锡金王国,将其彻底纳入印度版图。
锡金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它隔绝了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西里古里走廊。如今,印度吞并锡金后,印度与中国的接壤地带大大扩展,地理上的优势使得印度在中印关系中占据了更多的战略位置。
第三阶段:侵占藏南
1948年,印度趁中国处于内部战乱时期,悍然进入并占领了达旺。到了1960年,印度已经非法占领了我国藏南地区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土地。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中国做出了反击,成功地将印度军队击退,但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中国也没有完全收回这些争议领土。
此后,印度并未放弃对藏南的侵占,反而加大了对这一地区的移民力度。印度在藏南地区迁入了大量人口,建设学校,推广印度文化,逐渐将当地民族同化为印度的主体民族。此外,印度在藏南驻扎了15万军队,并将该地区打造成了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这一策略也使得许多外国游客误以为藏南地区是印度的一部分。
印度甚至在其议会中挂出了一张“古印度”的地图,这张地图将包括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在内的领土都一并吞并。印度官方声称,这幅地图描绘的是阿育王帝国的版图。然而,从印度近年来对邻国领土的态度来看,这一图谋远未结束。
实际上,这张地图的确反映了当年英属印度的疆域,缅甸等地区曾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历史上,印度曾一度试图通过殖民和征服扩展领土,英国无疑是印度的“秦始皇”,它通过武力与殖民手段统一了印度地区。然而,今天的印度已不再处于同样的历史背景,直接的武力扩张已经行不通。
二战后,英法等殖民强国陆续撤出占领地,但印度却依然抱着过时的殖民思维,试图通过扩张来解决其发展困境。事实上,印度的迅速崛起离不开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支持。美国与苏联为了争夺地缘政治优势,向印度提供了大量援助,使得印度能够在冷战期间迅速发展。然而,印度的扩张策略并非无懈可击,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印度也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
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和对邻国的扩张,印度已经逐步发展成了一个地区性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