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初多尔衮下薙发令是愚蠢还是英明?
迪丽瓦拉
2025-10-30 15:31:52
0

愚蠢。

维护统治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征服,而在于合理的利益划分。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多尔衮当时采取了其他策略,天下本可以轻松统一。然而,他的这一政策引发了大量不必要的反抗和冲突,导致了大量精英和百姓在无意义的战争中遭受损失。

明朝已经彻底失去了民心,明末三大饷使得百姓生活困苦,再加上政治的腐败和黑暗,天灾带来的破坏力愈发严重。百姓生活困顿,难以承受,就会反抗,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也就不足为奇了。

明朝对于官僚集团的严苛追责制度,使得很多力挽狂澜的人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即使像于谦和张居正这样的能人,他们的结局也并不好。而崇祯帝由于对官僚集团的控制不力,急于通过滥杀大臣来恢复权威,最终导致官僚集团的背离。当李自成攻占北京时,崇祯帝甚至号召百官捐款筹集军饷,却遭遇官员敷衍,捐款数额少得可怜,最多的捐款来自崇祯帝的哥哥天启帝的岳父——太康伯张国纪,他捐了二万两,最终总数也不过二十万两。李自成最终势如破竹地攻入北京,明朝因此灭亡。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本来是众望所归。然而,他对前明官僚集团的敌视,却导致了他对他们的苛刻对待。李自成任用了大量没有官职经验的举人,严肃追讨前明大臣的财富,并要求他们捐献军饷,甚至采取了抄家手段。前明的大臣不仅被冷落,还遭遇了“抄家”待遇,李自成因此得到了数额庞大的财富。最终,追赃总额高达7000万两,其中勋戚占三成,内侍(太监)占三成,百官和商贾各占两成。而与此对比,百官捐款总额只有二十万两,简直让人觉得讽刺。李自成的做法使得官绅阶级彻底失望,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再加上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这成为李自成最终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

原本,前明的官绅阶级对清朝抱有敌意,甚至希望恢复明朝。然而李自成的做法使得清朝入关后得到了前明官绅的支持。清朝通过废除明末的三大饷,取消了过重的赋税,并恢复了社会秩序,为生产活动提供了保障。虽然清朝在实际操作中也进行了一些恶政,如大规模的土地争夺,赋税仍然过重,但相比李自成来说,清朝的政策更为高明。清朝迅速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以及南明的弘光政权,统一了全国。此时,无论官绅阶级是否愿意支持清朝,他们也只能认命。

当清朝认为天下已定时,多尔衮开始要求天下臣民剃发。这个决定的时机既不算好也不算坏。本来想投降清朝的人,听到这个命令后纷纷反感,因此大规模的反抗出现。最终,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和南明永历政权联合起来对抗清朝,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期间,李定国、两蹶名王和郑成功等人几度北伐,几乎推翻了清朝在南方的统治。尽管如此,最终清朝依然取得了胜利。

有些人认为,剃发可以筛选出勇敢和坚强的百姓,将这些人铲除后,清朝的统治会更加稳固。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实际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因为真正使政权长期稳定的关键并非削弱百姓的勇气和血性,而是如何合理分配利益。就像元朝,当年没有强制剃发,却依然维持了近百年的统治。元朝的灭亡,根本原因是利益的分配不平衡。元朝的皇帝倾向于作为蒙古大汗,而把权力交给蒙古贵族,这让汉地的官员和百姓不满,社会矛盾逐渐积累,最终导致政权崩溃。

多尔衮在入关后,虽然大力重用前明官僚,但他并没有真正赋予他们实权。大部分的实权仍然掌握在满洲人手中,而非汉人手中。这导致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顺治帝亲政后,想要收回权力,便开始重用汉臣,想要削弱满洲人的权力。然而,十年的努力并未成功,顺治帝最终因天花早逝。康熙帝继位后,由于年幼,辅政四大臣实际掌握了权力,开始全面打压顺治帝时期的汉臣重用政策,并修改了很多政策。满汉矛盾进一步加剧。

清朝当时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和缓解满汉矛盾,如何进行利益划分。如果处理不好,清朝也许会成为下一个元朝。由此可见,剃发政策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直到康熙帝亲政后,他着力解决汉臣和满臣的矛盾。通过增强汉臣的地位,进一步缓和了这种矛盾。在三藩之乱后,康熙帝通过政治手段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平定了地方上的威胁。这样,清朝的统治得以稳固,最终实现了长期的统治。

因此,多尔衮的剃发政策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反而使得原本可以轻松统一的局面重新陷入了战乱,差点颠覆了清朝的统治。可以说,这是一个愚蠢的决策,而非英明之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斯... 在1940年代的苏联,历史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时代。随着约瑟夫·斯大林的去世,苏联迎来了一场引发全国震动...
原创 历...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零六):安得猛将兮守四方。 在北洋政府十六年的夏天,曾经一度威风凛凛的“...
原创 纪... 前言 近期,非洲多个国家发生政变,令世界再次关注到非洲的混乱局面。提到非洲,许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贫...
原创 此... 提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大家最熟悉的画面往往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或者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但实际上,这两...
原创 定... 定军山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正月,刘备从阳平渡过沔水,驻扎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展开激烈对抗。刘备带领着...
原创 当... 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雄心勃勃的开国君主,他们所册封的第一任太子,往往无法顺利继位。失宠...
原创 昌... 昌平君是楚国的王子,曾被秦王政任命为丞相,后来被调到郢城。在项燕成为荆王后,昌平君被立为楚王,但历史...
原创 项... 至今,关于项羽是否能过江东重整旗鼓,重新打败刘邦的讨论仍在继续。如果项羽真的渡过乌江,能否卷土重来?...
原创 道... 19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列强的威胁,其中英国是最具代表性的侵略者。在这个危机时刻,清朝的道光帝坚决反对...
原创 黄... 楔子: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到了唐朝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在宋朝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在将...
原创 诸...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战乱四起。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曹魏、孙吴、刘蜀各据一方,诸葛...
原创 清...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清朝的皇族一下子失去了他们的特权,成为了普通的百姓。很多人都好奇,面对...
原创 从... 四大发明 艾约瑟,来华传教士及汉学家,最先在中国的三大发明中加入了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
原创 朱... 在元朝末期,江南的三大反元义军力量分别是陈友谅、朱元璋和张士诚。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亲自率领二十万...
原创 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历史中不同寻常的一面。 众所周知,自满清入关中原之后,为了同化各地汉人,他...
原创 诸...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彼此之间互相制衡。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三国之间短时间内...
原创 苏... 1922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告成立。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
原创 唐... 在古代历史上,皇子继位为君主后,通常会将未曾担任过帝王的父亲或祖父等先辈追认为帝王,这是比较习惯的做...
原创 1... 一件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一座古迹映射着过去的辉煌,哪怕是一砖一瓦,也都蕴含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
原创 这...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帝王喜欢斗熊猎虎,例如康熙曾猎杀过熊,孙权也曾亲手杀过老虎。但没有哪位帝王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