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申遗全军覆没,千年文化竟是外来货,新证据让人大开眼界
迪丽瓦拉
2025-09-22 23:01:48
0

偷来的永远是偷来的!长期以来,韩国非常喜欢将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当成自己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在取得几次申遗成功后,更是孜孜不倦将“拿来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至于原因,自然是这样的行为能够为韩国带来令人瞠目解释的经济效益。

泡菜、瓷器、造纸术,甚至就连端午节都登上了韩国申遗的名单。只不过这一次,中国不再惯着,直接甩出137份证据,让韩国自以为豪的千年文化传承,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那么,中方拿出了什么样的新证据?韩国会甘心沦为“小丑”吗?

摆上国际谈判桌的文化清单

2025年5月30日,针对韩国一次次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变成韩国的历史文化进行申遗,中国决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137项证据。其核心论点只有一个:这些文化并非韩国原创。风暴的中心,是几项韩国引以为傲的文化项目。

从“江陵端午祭”里跳着安东假面舞的身影,到家家户户引以为傲的制酱工艺,从博物馆里闪着幽光的细纹铜器,到已被列入名录的燃灯会和“大木匠”技艺,甚至连传唱世界的民谣《阿里郎》,也被卷入其中。

由于中国给出的这些证据有理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得不重视起来,最终决定给与韩国45天的申诉期,要求其在申诉期内拿出能够自证原创的补充材料。很明显,虽然韩国尝到了申遗的甜头,但是从来想过中国会拿出这么多的新证据来进行反驳。

如今这个期限已过,从已知的消息来看,韩国根本没有提交什么新的补充材料。毕竟之前申遗能够成功,是因为中国不愿跟他们一般见识,既然到了提交证据的地步,那么韩国马上就露出了狐狸尾巴。

遗产申报名录,其实是一本经济账

明明不是韩国的,为何韩国如此执着于一纸名录?因为只要申遗成功,就能带给韩国想象不到的经济利益。申遗成功,就像给一项文化产品拿到了最权威的全球认证,能迅速点燃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引擎,泡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搭上文化输出的快车,韩国泡菜产业的出口额在十年间翻了数倍,一举突破12亿美元大关。“江陵端午祭”被列入名录后,游客量激增三成。安东河回村的游客,更是从每年十万人次,暴涨到八十万。

这串数字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旅游收入和出口利润。文化遗产不再仅仅是历史的陈列,它是一个可以撬动巨大商业价值的杠杆,一个能为国家形象镀金的超级品牌。所以,韩国也是在赌,赌赢了有钱有面子,赌输了,反正也没什么损失。

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一套被外界称为“文化裁缝”的模式应运而生。这套模式操作起来并不复杂:找到一个与邻国共享的文化元素,利用其传播过程中的模糊地带,施展一番“裁剪”功夫。

第一步,剪掉历史。刻意淡化或删除该文化与发源地的历史联系。比如申报“江陵端午祭”时,闭口不谈屈原,只强调其本土的巫术祭祀属性,巧妙地与中国端午节划开距离。

第二步,缝上“韩式”商标。对文化形式进行一番本土化包装和改造,再捆绑上商业利益,固化为韩国独有的知识产权。他们甚至想为特定褶皱样式的饺子在美国申请外观专利,还曾有组织地修改维基百科上关于泡菜起源的词条。

当古老传承,遇上硬核科技的“亲子鉴定”

这套打法在过去相当奏效,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标准,曾一度更侧重于“活态传承”——也就是文化在当下是否还“活着”,对刨根问底的历史溯源,要求相对宽松。只不过当中国开始认真,韩国这一套可就玩不转了。

真正的转折点,是2025年,中国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主席国。新规则下,“历史渊源”和“原创性”被提升为核心审核标准。这意味着,光讲一个好故事已经不够了,你得拿出证据。

而中国这次,带来的不是卷帙浩繁的古籍,而是一份由高科技武装到牙齿的证据报告。这份报告对韩国泡菜和中国山东辣白菜进行了微生物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菌群相似度高达88%,再用碳14测年技术一追溯,发现中国的腌制工艺早了数百年。

通过用高分辨率扫描技术分析“燃灯会”申遗图样,不仅发现其摹仿自唐代灯会,甚至在图层之下,找到了被隐藏的“长安西市”数字水印。

至于韩国所谓的“大木匠技艺”,中国技术人员对其进行3D建模后,发现其70%的术语、27道核心工序中的19道,都与中国宋代的《营造法式》高度重合。

至于安东假面舞面具,与早它千年的中国贵州傩戏面具,相似度达90%。细纹铜器上的纹样,和更古老的中国战国铜镜相比,相似度更是高达94%。

为了保证这些证据在递交过程中不被篡改,中方甚至动用了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科技让历史的脉络变得清晰可见,在这一连串冰冷的数字和模型面前,任何“韩式包装”都显得苍白无力。

韩国终成“小丑”

最终的结局,毫无悬念。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东西,韩国自然拿不出什么靠谱的政局,结果直到7月15日来临的这一刻,也预示着韩国近期的申遗计划将全面受阻。但这远非事件的终点,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剧烈的连锁反应。

韩国内部率先陷入混乱,文化财厅的官员与学者之间爆发激烈争论,究竟是该承认部分文化源自中国,还是继续强硬对抗,成了烫手山芋。更深远的冲击,落在了韩国引以为傲的文化输出形象上。

一直以来,“韩流”以文化创造者和输出者的姿态风靡全球。但这次事件,无疑在其光鲜的品牌形象上划开了一道口子,让“文化挪用”的质疑声浪高涨。已有韩国女团因在作品中不当使用他国文化元素,而遭到全球粉丝的抵制。

这场风波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当文化被过度捆绑于经济利益和民族自尊心时,它就可能偏离传承的本意,沦为一种策略和工具。历史不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冰冷的科技证据面前,任何“再创作”,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根,不是吗?

信息来源:

潇湘晨报2025-05-29《韩国将黄豆酱和酱油申遗,比中国晚千年!》

新浪财经2025-06-01《鱼眼·观察丨从端午到木构技艺,中国137项铁证反击文化剽窃,联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赊... 赊刀人这个词,有些人或许耳熟能详,有些人却可能完全不知情。那么,赊刀人究竟是个什么行业?其中又隐藏着...
原创 总... 1967年某日,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发生了一件颇具戏剧性的事情。会议刚结束的第二天中午,时任总政治部...
原创 历...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淄博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制品 7月17日,记者从淄川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近日正式启动了老爷洞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原创 私... 帝制中国持续了两千年,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从汉代儒家学者的观点来看,这一点对现代人来...
原创 宋... 楔子: 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两位备受推崇的“文臣”,在历史的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第一位是李善...
看得见与看不见:中世纪世界的监... 由 Brewminate 使用 AI 创建的中世纪迁移图像,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
家族珍藏的瑰宝:中华民国元年军... 在重庆市,王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中华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当制钱五十文),这是他从家族长...
原创 小...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532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曾在政府与军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的老将军...
暑期探馆打卡“热”,这些文物和... 央视网消息:进入暑假之后,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都迎来了客流高峰。在辽宁省博物馆,最近工作日...
原创 日...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高塔,经历了百年风云变幻,见证了无数屈辱与痛苦。这座塔就是旅顺的...
原创 朝...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国内革命的胜利已然近在咫尺。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朝鲜劳动党委员金一...
原创 八... 清朝灭亡后,王爷们的生活变化非常显著。曾经十年没吃过涮羊肉的王爷,一口就能辨出味道不对劲,这种变化让...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长子朱标一直是他的心头宝,也是他最信赖的继承人。自幼,朱标便在朱元璋的亲...
原创 如... 作者:燕赵节度使 在讨论鸦片战争中清军败北的原因时,很多观点被提出,比如“英军对清军的胜利是近代军队...
原创 毛... 1958年1月6日,毛主席乘坐专机抵达广西南宁,入住了明园饭店。这次毛主席来到南宁,主要有两个目的:...
致全市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家们的一... 共筑建设基石 守护文化根脉 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及相关单位同仁: 首先,谨向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
原创 黄... 黄埔军校,作为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军事院校之一,培养了无数革命骨干和国家栋梁。许多毕业生,像是党内的著...
为何江西文人在清朝很少参加科举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整整延续了近1300年,期间共产生出700多位状元...
原创 吕... 吕布,这个名震一时的英雄,原是并州牧丁原的义子。在董卓趁朝廷外戚和宦官内斗之际,趁机进京控制朝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