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顺治帝生有8子6女,为何还要领养三个女儿,她们都是谁?
迪丽瓦拉
2025-09-22 23:02:27
0

只要提到顺治帝,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两个关键词:独宠董鄂妃,以及年仅24岁早逝(或传闻出家为僧)。尽管顺治帝生命短暂,只活了24岁,并且情深独钟董鄂妃一人,他却育有十四位皇子和公主。然而,这十四位皇子公主中,顺治帝还特意收养了三位养女,她们皆是和硕亲王的女儿,身份尊贵:

- 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的次女

- 和硕柔嘉公主:安亲王岳乐的次女

-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的次女

根据大清的封爵规定,亲王之女最高只能被封为郡主,但皇帝的亲生女儿身份更高,最低封为和硕公主,若品德声望极高,还能晋封固伦公主。比如康熙时期的固伦纯禧公主,本是康熙五弟和硕恭亲王的长女,康熙最初封她为和硕公主,并将她嫁给了科尔沁台吉博尔济吉特班第。后来雍正登基,晋封她为固伦公主。

康熙收养亲弟弟常宁的女儿,是因为常宁尚无显赫功绩,康熙意在借此提升弟弟的地位并拉近亲情。同时,康熙前几位皇子公主多夭折,宫中幼子稀少,这也是他收养的原因之一。那么,顺治帝为何收养这三位养女呢?

---

尽管顺治帝名下有十四位皇子公主,但真正长大成人的却寥寥无几。他的皇子共八人,公主六人。皇子中,有四位夭折,四位活到了成年,包括福全、玄烨(即康熙)、常宁和隆禧。至于皇长子牛钮,据《清史稿》记载仅出生83天即夭折,但另一种说法认为牛钮并未夭折,而是因第一位皇后孟古青极度嫉妒,不得已将其送出宫中,牛钮从此不再返回皇宫,也未被认祖归宗,只在康熙六十年时曾现身参与治理黄河。雍正即位后,他被尊为嘉应观第一任道长。

公主的命运则更加凄凉,顺治帝共有六位公主出生,均出自福晋或庶妃,其中五位夭折,最长寿者也不过活到六岁。唯一幸存者是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生母为福晋杨喇亥娘。她被称为翠花公主,从小聪慧,性格温婉贤淑,深得皇祖母孝庄太后的喜爱,堪称孝庄的掌上明珠。然而,身为公主的命运注定要被政治婚姻所束缚。

由于翠花公主是顺治帝唯一长大成人的公主,孝庄太后没有将她远嫁蒙古和亲,而是留在京城。她十五岁时被封为和硕公主,嫁给权臣鳌拜的亲侄子瓜尔佳·讷尔杜。孝庄的此举,既是不忍爱孙远嫁,也是为了笼络权臣鳌拜。

但鳌拜的跋扈最终激怒了康熙,康熙八年便将其活捉,讷尔杜被牵连贬回盛京老家。翠花公主随夫迁往盛京。康熙念及与亲姐姐的感情,允许讷尔杜回京,但讷尔杜英年早逝。翠花公主在康熙二十四年病逝,年仅33岁,两人合葬于鳌拜家族墓地,得以厚葬。

这便是顺治帝唯一亲生公主的悲剧一生。尽管深受孝庄太后的偏爱,她依旧难逃政治联姻的命运,嫁给了权臣的侄子,成为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由此可见,顺治帝收养养女的用意十分明显。

---

顺治帝虽然拥有十四位皇子公主,但真正长大成人的仅五位。皇室的公主从诞生起就肩负重要使命,要么联姻笼络下臣,如翠花公主所示,要么远嫁和亲,犹如固伦纯禧公主。顺治帝生的公主寥寥无几,为了维护皇室势力和朝政稳定,他抱养和硕亲王的女儿,视如己出,培养她们成为可以嫁出去建立联盟的皇室女子。

那么,这三位养女到底出身如何?

---

三位养女身份尊贵,必须从和硕亲王中甄选,且这些亲王均属皇室近亲,方能利于朝政安稳。

固伦端敏公主是简亲王济度的次女,她的生母来自孝庄文皇后的娘家——科尔沁草原,父亲为多罗贝勒绰尔济。端敏公主成年后被嫁回科尔沁草原,算是“还乡”亲族。绰尔济家族显赫,他的另一女儿是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另一位则是淑惠妃。端敏公主出生于顺治十年六月,六个月后顺治帝废掉了第一任皇后孟古青。为维护与科尔沁草原的关系,孝庄太后将绰尔济两女接入宫中封妃,但顺治帝始终独宠董鄂妃。

顺治帝为保障皇室血统延续和政权稳固,不得不收养亲王女儿,既示恩宠,也为未来和亲布局。端敏公主身世尊贵,父亲济度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子,祖父舒尔哈齐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胞弟。身为简亲王嫡长女,加上孝惠章皇后的养女及顺治帝养女的身份,端敏公主血统极为纯正。她因地位显赫,从小养成了性格张扬跋扈的脾气,身居高位,傲视庶出的姐妹。

顺治十六年十一月,科尔沁王公入京觐见,端敏公主的婚事被定下,嫁给孝庄太后的亲哥哥满珠习礼的长孙班第。满珠习礼地位崇高,此婚姻门当户对。

康熙九年,端敏公主失去多位亲近长辈,身心俱疲。九月,她正式完婚,成为科尔沁草原家族的重要成员。班第继承亲王爵位后,端敏公主作为亲王福晋,无视长辈管束,成为家族和旗内权威。她张扬跋扈,与康熙关系紧张,但因姐弟情深,康熙未公开反目,只是通过政策暗示不满。康熙三十一年十月为和亲公主设置护卫长史名单,独独不见端敏公主名字。康熙四十九年,班第去世,其子罗卜藏衮布继承爵位。端敏公主虽至晚年依旧强势,甚至与异母弟雅布争执不断,康熙对她颇为反感。

不过,端敏公主与康熙之子雍正关系良好,雍正即位后削掉端敏弟弟雅尔阿江爵位,并晋封端敏为固伦公主。端敏公主能保持尊贵地位,一方面因她与家族不和,未支持当时被冷落的皇八子胤禩,另一方面则因她是雍正朝唯一健在的长辈公主。端敏公主终于雍正七年去世,享年77岁,经历了一生波澜却顺遂的皇室生活。

---

和硕柔嘉公主则是安亲王岳乐与其第二嫡福晋那拉氏所生。岳乐是努尔哈赤的曾孙,柔嘉公主一生也十分尊贵。她自幼被抱入宫中养育,养母为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柔嘉公主的亲戚关系错综复杂:她的妹妹嫁给郭络罗明尚,所生女儿又成了康熙皇八子胤禩的妻子,由此胤禩成为柔嘉公主的外甥女婿。

岳乐在大清入关前是默默无闻的宗室子弟,入关后随肃亲王豪格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被封安亲王。康熙时期,他参与平定三藩之乱,功勋卓著。

柔嘉公主的婚姻同样蕴含政治意味。她嫁给三藩之一靖南王耿仲明的孙子耿聚忠,这门婚事在她七岁时已定,是为笼络三藩、稳固清初政权而策划的。耿聚忠因此被封为和硕额驸,柔嘉公主于康熙二年正式下嫁。柔嘉公主在三藩之乱初期,康熙十二年即去世,年纪尚轻。

耿聚忠未参与叛乱,后归顺朝廷,安然善终。康熙二十六年去世,夫妻两人早早谢世,但他们的女儿耿氏嫁给了纳兰揆叙,与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结为姻亲。

---

第三位养女是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之女。硕塞是顺治帝亲兄,皇太极第五子。和顺公主生于顺治五年,母亲辉发那拉氏,生后不久便被抱入宫中,由董鄂妃抚养,和柔嘉公主同样出自宠妃之手。

顺治十五年,和顺公主被指婚给三藩之一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隆,尚之隆获封和硕额驸。顺治十七年,和顺公主13岁时正式封公主并嫁入尚家。

虽然尚可喜是三藩之一,但其子尚之隆未受牵连。康熙打算裁撤三藩时,尚可喜主动请辞,获批准。尚可喜长子尚之信曾软禁父亲并协助叛乱,后被招安,平定叛乱,立下功绩,但因残暴被康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赊... 赊刀人这个词,有些人或许耳熟能详,有些人却可能完全不知情。那么,赊刀人究竟是个什么行业?其中又隐藏着...
原创 总... 1967年某日,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发生了一件颇具戏剧性的事情。会议刚结束的第二天中午,时任总政治部...
原创 历...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淄博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制品 7月17日,记者从淄川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近日正式启动了老爷洞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原创 私... 帝制中国持续了两千年,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从汉代儒家学者的观点来看,这一点对现代人来...
原创 宋... 楔子: 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两位备受推崇的“文臣”,在历史的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第一位是李善...
看得见与看不见:中世纪世界的监... 由 Brewminate 使用 AI 创建的中世纪迁移图像,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
家族珍藏的瑰宝:中华民国元年军... 在重庆市,王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中华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当制钱五十文),这是他从家族长...
原创 小...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532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曾在政府与军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的老将军...
暑期探馆打卡“热”,这些文物和... 央视网消息:进入暑假之后,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都迎来了客流高峰。在辽宁省博物馆,最近工作日...
原创 日...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高塔,经历了百年风云变幻,见证了无数屈辱与痛苦。这座塔就是旅顺的...
原创 朝...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国内革命的胜利已然近在咫尺。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朝鲜劳动党委员金一...
原创 八... 清朝灭亡后,王爷们的生活变化非常显著。曾经十年没吃过涮羊肉的王爷,一口就能辨出味道不对劲,这种变化让...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长子朱标一直是他的心头宝,也是他最信赖的继承人。自幼,朱标便在朱元璋的亲...
原创 如... 作者:燕赵节度使 在讨论鸦片战争中清军败北的原因时,很多观点被提出,比如“英军对清军的胜利是近代军队...
原创 毛... 1958年1月6日,毛主席乘坐专机抵达广西南宁,入住了明园饭店。这次毛主席来到南宁,主要有两个目的:...
致全市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家们的一... 共筑建设基石 守护文化根脉 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及相关单位同仁: 首先,谨向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
原创 黄... 黄埔军校,作为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军事院校之一,培养了无数革命骨干和国家栋梁。许多毕业生,像是党内的著...
为何江西文人在清朝很少参加科举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整整延续了近1300年,期间共产生出700多位状元...
原创 吕... 吕布,这个名震一时的英雄,原是并州牧丁原的义子。在董卓趁朝廷外戚和宦官内斗之际,趁机进京控制朝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