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刀人这个词,有些人或许耳熟能详,有些人却可能完全不知情。那么,赊刀人究竟是个什么行业?其中又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什么会如此神秘莫测?
作为一个较为冷门的行业,赊刀人一直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更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闻,诸如他们是鬼谷子的门徒,能够预知未来的祸福——预言准确后才会索取酬劳,而预言未能应验则不收费。因此,赊刀人身上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人们对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
从过去到现在,赊刀人的身影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然而如今,他们似乎更频繁出现在河南、湖北以及东北一些地区。回溯到最早的赊刀人,其实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那时赊刀人被称作“卜卖”。“卜卖”这一词,意味着通过预言的方式来赊送刀具:若预言应验,就收取费用;如果预言未能成真,则不收取任何报酬。
据说,在那个时期,赊刀人通常只赊不给卖。留下的著名预言之一是:“等到米价降到十八文时,再来收钱。”那个时期的米价高达八十文,民众普遍觉得这个预言简直荒谬可笑,根本不可能发生。然而,正因为大多数人心里觉得米价不可能降到那么低,所以便大胆地接下赊刀。一年又一年过去,米价依旧没有丝毫下降的迹象,许多人已经忘记了这位神秘的赊刀人。
然而,就在大家逐渐忘却预言时,历史却给了人们一个惊人的答案。新皇登基后,米价突然降到了十八文。此时,人们才猛然想起那位曾经的赊刀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神算”。
进入20世纪的80、90年代,赊刀人开始留下更为离奇的预言。例如,“等到羊过千,牛过万,娶个媳妇十八万,再来收钱。”这些预言现在看来,几乎全部应验,甚至如今,娶个媳妇的彩礼早已超过了十八万。
听到这里,很多人不禁感叹,赊刀人确实神秘非凡,似乎具备某种超凡的能力。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营销策略。赊刀人利用人们的好奇心与贪便宜的心理,若预言应验,他们便能收取远高于普通价格的报酬;若预言未成真,损失也不大,刀具的成本微乎其微,甚至不会亏本。这只是对赊刀人现象的一种普通解读,并不足以解释他们的神秘与准确。
然而更为奇特的是,在这些预言都应验后,赊刀人却依然没有现身来收取报酬。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如果他们的行为并非为了金钱,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传闻,赊刀人最近一次现身是在2019年的湖北黄冈和2020年的河南。湖北黄冈的预言是:“等到黄冈变成一座大监牢时再来收钱。”人们觉得这实在是荒谬,一座城市怎么可能变成监狱呢?然而,2020年由于疫情的爆发,黄冈封城,市民无法出行,生活几乎和监狱无异。这一“巧合”令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赊刀人留下的预言。
2020年,河南也留下了类似的预言:“来年河南多地将有大灾难,如果能挺过去,再来收钱。”2021年7月,河南发生了罕见的水灾,损失惨重。可以说,这一预言几乎与现实完全吻合,仿佛命运的安排。
当然,对于赊刀人预言的版本,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大多集中在经济变化和自然灾难方面。但赊刀人究竟是否存在,是否真的具备预测未来的能力,我们这一代人恐怕很难见到真相。至今我们对赊刀人的了解,大多只是通过听闻或翻阅资料而得知。但如果真有这么多令人惊讶的传闻,或许赊刀人并非空穴来风。
对于赊刀人自称为鬼谷子的门徒这一点,皖北小哥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一点不太可信,因为赊刀人出现在宋朝,而宋朝距战国时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所以称其为鬼谷子的弟子显得不合时宜。可能这些人并非鬼谷的徒弟,而是学习了些鬼谷的道术,才自称为“鬼谷后人”或“鬼谷门徒”。
赊刀人之所以神秘,可能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恶意。预言成真时收钱,未成真则无任何索取,这样的方式似乎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所以,赊刀人被后人不断追捧、神话,最终使他们的形象变得神秘莫测。实际上,赊刀人并非神仙圣人,而是有些能力的江湖人物。如今,江湖上有“点能耐”的人不在少数。
最后,希望大家在谈及赊刀人时,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个行业。既不贬低,也不神化他们。赊刀人只是一个行业而已。至于他们留下的预言是否能应验,是否真实,我们无法考证。如果真有这种超凡的能力,我们也应该给他们一个赞。你对赊刀人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欢迎一起探讨。